学校动态

分类

国学课堂 || 品古籍传世之韵,懂君子待人之道!

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,它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,蕴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、大智慧。中国的国学经典充满着人文情怀,充满着对生命的关怀,是涵养人文素质的源泉。朗读、背诵和熏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,不但能开启学生智慧,还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品行。

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,它涵盖了两汉经学、唐宋诗词、元曲、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、学术体系。

国学的内容,可以分为:学、术、艺三层。学,是基础理论,就是经、史、子、集中的基本典籍;术,术业有专攻,就历史流传下来的优秀专业技能;艺,便是传统艺能。旧时的图书分为“经、史、子、集”四类,将这四类书,藏在四个库中,所以也称它们为“四库”。在唐代,唐玄宗时期的集贤院把这四类书分为四部,即经,称为甲部;史,成为乙部;子,称为丙部;集,称为丁部。

2014年2月24日习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: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,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,抛弃传统,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,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当中站稳脚跟的根基。”由此可见古今中外,国学教育都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,

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大价值。从央视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到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的改革举措,无不彰显着国学教育在当今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。

为了提高国学课堂的有效性,各级段国学教师每周进行集体备课,认真对待每一次经典的传授。并根据学生特点精心组织课堂,在传承中不断开拓创新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

国学课的开展切实将国学经典带到了学生的身边,让学生充分感受经典的魅力,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向往与兴趣。从经典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“做人”“做事”的精髓,以自身力量担负起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的时代重任。

“品古籍传世之韵,懂君子待人之道”为了让同学们多读经典,学校党支部用党费为同学们购买了一批国学书籍,希望同学们能认真阅读、细细体味,以国学品位人生。

马长宝书记为同学们诠释了国学与现代生活的密切联系:

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吗?《词源》上说:国学,一国的固有之学术。也就是说是一个国家治国,齐家,修身的所有学术的文化的总和。随着朝代的更替,人类的进步,国学不断的创新,以满足国家的需要。到今天我们所谈的国学应该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和学术。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呢?那是因为,国学的传统文化精华,培育着一代又一代人,它既与过去有着密切的联系,又与现在,甚至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同时书记诠释了“德与才”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,有德有才是为人才,可堪大用;有德之人可培养以成才;有才之人可约束以修德;无德无才便可弃之以正风纪!有思想,有文化,有精神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持久健康发展。因此,国学理应成为未成年人精神家园中永久的精神食粮。

学国学、懂礼仪、启智慧。国学中不仅有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也有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更有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。希望同学们充分感受中华国学的博大精深,主动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积极性!

上一条:国庆假期安全预防 ||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课堂!

下一条:成就高薪职业,就选烹饪专业!

返回列表